近年来,受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的影响,钢铁企业举步维艰,一批传统的钢贸商纷纷关门,在钢铁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渠道的价值日益凸显,钢铁电商应运而生。
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发展,钢铁电商不只在数量方面激增,并且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的构想被提出,更是点燃了这个产业电商的热情。
4月24日,由钢为网组织发起的全国“互联网+钢铁”盛会,第一届中国钢铁产业电商大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上,钢企、渠道商以及钢铁电商共聚一起,不只是对钢铁企业还对钢铁电商行业的现在与未来做了详细的剖析。
去年我国粗钢产量约为8.23亿吨,同比增长0.9%;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加10.5%,创历史新高;社会库存变化不大,钢厂库存降幅较大;粗钢消费量20年来首次降低。2014年我国钢铁产量创历史新高,但产量增幅创1982年以来最低水平。
中钢协101家大中型会员钢企一季度实现利润总额-33.5亿元。剔除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对利润的贡献,101家会员钢企实现利润-75.3亿元,同比去年增亏20.9亿元,钢铁行业仍然不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钢企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打开销售渠道,扩大收入来源。目前,宝钢股份、沙钢股份等钢企均拥有旗下的钢铁电商,上海钢联和中钢网更是已经上市,而上述几家企业的电商业务代表4月24日齐聚杭州,讨论我国钢铁行业以及钢铁电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加快钢铁工业化与互联网化的深度融合必然会给钢铁产业带来巨大的转变。钢铁电商在原有钢贸商的基础上加强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使得钢铁产业的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等有了新的转变,提高了产业链上的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钢铁产业互联网+”催生了钢铁电商,也正在不断的改变着钢铁行业的布局。
虽然目前钢铁电商都在打造“闭环”,也都提供了金融、物流、仓储、交易等服务。但截至目前,钢铁电商平台尚未发展成为简单、便捷、安全等一站式的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和资金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他认为,下一步钢铁电商平台更应关注服务的优化。
构建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必须要进行模式创新,针对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引入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概念,和第三方银行等机构合作,同时要有强大的仓储和运输能力。
目前钢铁电商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从事交易撮合的第三方平台和钢企自营的平台。据悉,上海钢银也已经从第三方平台开始拥有部分自营业务。但顾寰指出,交易撮合是钢铁电商的基础,钢铁电商平台的自营区别于钢贸商,战略方向仍聚焦在平台。
尽管钢铁电商的盈利模式仍未明晰,但钢铁产业向互联网的转型进程仍在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挂牌新三板的中钢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玉良在会上指出,随着钢铁电商的发展,钢铁生态圈今后将走向行业洗牌和重组。
坦率说,盈利是随着市场的推进发展而来的,对于钢为网来说,我们不去瓜分现在钢铁产业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现在我们更愿意通过提升流通效率和透明度来提升大家的盈利能力,客户赚钱了分一点服务费给我们就可以了。
未来钢铁电商的盈利肯定不会来自存量,而是来自增量,“银行不是来跟钢铁行业玩儿的,而是通过钢铁电商平台对于交易环节的透明化,或引入创新工具如P2P等,这样钢铁电商融资成本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