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际,部分环保企业却陷入了高负债、高杠杆的泥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融资成本高、融资压力大,财务成本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项目工程款、运营服务费等被拖欠。
据 上海钢管厂检测员得知消息指出,由于涉及的大型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多,且多处于行业上游,其不良后果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蔓延。少数企业的债务危机演变成为“灰犀牛”,正在对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下称“环境商会”)近日也公开呼吁,重启市场化改革,强化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付监督,加强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并将环境设施运营情况和费用支付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范围。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创股份”)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旗下的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据 上海钢管厂检测员表示,作为首批从事环保投资的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6月,首创股份在全国23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拥有项目,总资产达到611亿元。水处理能力达到2400万吨/日,固废处理能力超过4万吨/日,是全球第五大水务环境运营企业。
如今,这样一家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服务品牌的企业,正受到地方政府欠资的困扰。
首创股份运营管理团队近日透露,截至2017年底,首创股份在辽宁、河南和内蒙古的项目公司,被当地政府拖欠的水费就分别高达1.8亿元、0.94亿元和0.97亿元,滞后月份短则4个月,长则有22个月。
据 上海钢管厂检测员表示,从首创股份的网站和年报等披露信息来看,该公司被拖欠的服务费累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6%。
对于欠费原因,首创股份有关人士分析称,3个项目公司遇到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辽宁项目公司所在地政府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付形势严峻,污水处理费支付更是顾睱不及。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污水处理服务费未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或额度严重不足。
环境商会此前的一项调查发现,环保企业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长期被拖欠,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达标运营。环保投入不足,使污染治理设备得不到及时养护和维修,导致污水超标排放,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停运。
据 上海钢管厂检测员表示,按照《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污水处理费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由排水单位和个人缴纳并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的资金。
马辉说,城市污水处理费一般被列入行政事业(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但是,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裁决中,即使地方政府违约在先拖欠处理费,企业也只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水务企业即使存在财务困难,也不能停运和超标排放,只能自行垫资维持设施的基本运转,否则将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
环境商会分析,当前,水务企业被欠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地方政府说了算。由于我国水务市场由买方占据主导地位,地方主管部门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多数环保企业为了维护良好的政府关系,扩大市场占有率,采用赊销方式提供公共水务产品和服务,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普遍收支倒挂。调查发现,我国各地污水处理费用普遍收支倒挂,平均污水处理成本约1~1.2元/吨,社会污水处理费收入约为0.8~1元/吨,即多数省市还有一部分资金缺口尚需地方财政弥补。
应收尽收不到位。调查发现,全国很多县城和建制镇的水费应缴单位没有缴费,居民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低甚至没有收费。另外存在个别企业恶意拖欠现象。
建议重启市场化改革
据 上海钢管厂检测员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去年11月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积极清理被拖欠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在这一力度之下,我相信环保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政策的利好。”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说。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根华告诉记者,公司曾经有20多亿元的应收账款,去年中央政策出台后,回款非常快,在今年6月30日前80%以上欠款可以到账。
此外,适度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服务供给能力。建议财政部指导地方政府精准控制地方债务,避免“一刀切”叫停PPP项目的简单化做法,防止人为导致违约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服务价格体系。
|